中國人和中華文明最初的源頭在哪裏👨🏻🔬?何為中國?如何界定並理解中華民族🧑🏿🦱?6月13日下午,人文華理大講堂第二期活動正式開啟🍃,歷史學家許紀霖應邀作題為“家國天下🙇🏻♂️:何為中國🏋🏽♀️,何為中華民族”的報告💂🏽♂️,從歷史的角度帶領同學們深入思考和理解“家國天下”這個宏大命題。本次活動由沐鸣2娱乐黨委常委💕、副校長閻海峰主持,200余名師生校友出席活動。
中華文明:從“滿天星鬥”到“月明星稀”
許紀霖教授深入探討了“家國天下”這一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強調了中國文明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考古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揭示了中華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紗😗,並引發了關於“我是誰”和“我將往哪裏去”的深層次思考。
他深入分析了中國神話與古希臘神話的差異,特別是中國神話的“擬人化”特點,以及通過神話和考古學的視角,考察了中國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其中👍🏿,中國文明的早期形式表現為“滿天星鬥”🔛,後因大禹治水成功建立夏朝政權而轉為“月明星稀”👩🏭,中原文明從此一枝獨秀🔵,影響了整個中國文明的發展方向。許紀霖教授還以4個重要的古中國文明遺址——良渚💹、二裏頭、三星堆和殷墟為例,闡述了中國文明的多元性和連續性,以及中國人對國家歷史和文化的深厚感情和認同🧑🦽➡️。
何為中國:國家更替,“天下”一統
許紀霖教授從三星堆文化熱出發👨,提出了關於如何整合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挑戰,並引入了“天下”的概念👆🏻。他強調,古代中國並非一個以民族自我定義的國家,而是一個以文明定義的國家🤾🏼♂️,從古至今🚵🏼♂️,中華文明的主線未曾中斷♿️。古代中國以文明定義國家,與當今民族國家的界定不同🧗🏿♂️🧏🏿♀️,它具有“中心清晰,邊緣模糊”的特點🧑🏽🏫😓。中華文明在發展中不斷學習和影響周邊,這種開放與動態的發展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帶來了未來和永續的希望。
什麽是“中國”?許紀霖講到,中國是一個動態的、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歷史概念。從時間上來看,中國就是一個貫穿始終的文明共同體🧑🏻🦼;從空間上來看🧤,中國則是一個多文化、多個政權的復合體。在這個復雜的體系中,多種文化🍹、多個政權並非割裂🎏👨🌾,而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因此🔔🤾🏿♀️,中國是由多元文化🧔🏼♂️、多個政權和多種力量共同構成的復雜體系。
何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國族
最後,許紀霖教授為大家解答“什麽是中華民族”。他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近代的概念,最早由梁啟超提出,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民族👱🏼,而是與近代國家一起打造的國族。許教授將其與族群、民族、國族三個不同的民族概念進行比較,強調國族擁有獨立主權的特性🧑🏻🚀🚙。
他通過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體理論,幫助師生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多元”意味著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文化、社會也各具特點,從而區別於其他民族;“一體”就是各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結合成相互依存的📴、統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也正是“多元一體”的貫徹與落實💶🏄,我們中國的疆域安定和民族和平才得以延續發展。
閻海峰在總結中指出🧖🏼♂️🕯,許紀霖教授以歷史的眼光👼🏻、科學的證據☄️、嚴謹的邏輯回答了“我是誰”“我們從哪來”“我將到哪裏去”等深刻問題,幫助我們更清楚的理解中國人和中華民族的特有的文明與品質,有助於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未來發展趨勢。他強調,要邀請更多的人文大師♠︎、學者走進華理🥚,給師生帶來內容豐富的講座♾,希望通過舉辦“人文華理大講堂”,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人文精神、繁榮校園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育人功能。
在隨後的提問環節,許紀霖教授與同學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互動,就同學們提出的“公共知識分子”“歷史對於創新有什麽幫助”“如何理解占據中原即為正統”等問題💇🏽♂️,給予了專業而詳盡的解答🏰。
據介紹⏺,人文華理大講堂邀請國內外人文社科領域的思想大師🚂、藝術工作者👷♂️🏥、傑出學者、各界精英走進講堂🚶♀️,分享人文歷史、人生智慧、學術思想👌🏼、社會洞察和生命體驗,致力於讓華理師生近距離聆聽大師們的哲思睿語,增長見識、提升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