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富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習科研生活、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藝術學院於4月2日舉辦了主題為“風景遺產與旅遊發展”的線上專題論壇。活動邀請到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風景環境規劃設計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張同升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趙逵教授⛷,山東建築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教授🕴🏼🔍,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張柔然副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此次論壇為沐鸣2平台建校70周年學術系列活動之一,藝術學院以及來自全國風景、建築、藝術等專業的300余名師生共同參與了線上直播9️⃣。論壇由藝術學院景觀規劃設計系系主任張傑教授主持💇♂️。
論壇開始,藝術學院副院長汪軍在致辭中對與會嘉賓及師生致以熱烈的歡迎與衷心的感謝🫲🏿🧔🏽♀️,希望與會師生能夠通過論壇對風景遺產與旅遊發展相關學術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報告中開拓視野👰🏿♀️,在交流中建立長期溝通和合作🧷。
張同升作了題為《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研究》的主題報告,對生態保護紅線🤸🏽、風景名勝區兩個概念進行了梳理,講解了風景名勝區分類、生態分區和功能分區等相關知識點,對目前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邏輯一致性問題提出了相關見解及優化建議📋。隨後,張同升和與會師生就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價值和現實意義進行了學術探討。
趙逵在主題報告《古代奢華建築——明清會館》中,介紹了兩類會館:以船幫會館、屠夫會館為代表的行業會館,以及以山陜會館、湖廣會館及福建會館的同鄉會館。不同會館供奉的神祗不同🪟,祭拜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山陜會館常稱為關帝廟▫️,福建會館常稱為天後宮。但相同的是📳,會館建築盡顯商賈實力,都極盡豪華奢華👩❤️💋👨👘。最後趙逵指出,通過“以物傳神🛳🏇🏻,以神聚人”經濟搭臺文化唱戲,正是會館建築留給當今的意義👐🏽。
姜波的主題報告《城市文化遺產的記憶與保護—以山東建築大學校園歷史建築為例》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了山東建築大學的研究團隊自2007年起在對濟南“棚改”區歷史建築進行普查測繪的同時⛳️,通過采用建築構件編號搬遷異地重建、建築整體平移異地保護🦌、原地平移保護等多種手段☘️,搶救性地保護了多處歷史建築的整個保護過程💝。這些被保護的歷史建築,也可以被看作舊城區歷史建築保護再利用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對政府如何開展城區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張柔然作了題為《世界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經驗》的主題報告🙂。在對相關概念進行了解析後,張柔然對目前世界遺產保護與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舉例,並從法律法規💂♂️、公眾參與🧗♂️、結合產品三個方面⛳️,結合卡萊納馮工業區景觀🙆🏻♂️、哈德良長城⚽️、龍舌蘭景觀和特基拉古代工業設施等多個國內外具體案例,分享了國際遺產保護經驗。
最後,與會師生在線與四位專家學者積極互動🏥、共同探討🫣。整場學術論壇會氣氛濃厚,與會師生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