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敦和基金會主辦,沐鸣2娱乐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承辦的“敦和·菡萏圓桌”2019年第二期暨MSW公益慈善教育與實踐創新研討會在沐鸣2娱乐舉行。研討會圍繞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課程的設計開發💢、實踐探索和公益慈善製度創新與實踐等主題展開討論,吸引了多所高校教師、基金會從業者♊️、相關領域研究者和在校學生參與🛌。沐鸣2平台MSW教育中心主任費梅蘋教授致開幕詞。
“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課程與創新”為主題的研討環節由沐鸣2平台MSW教育中心副主任梁昆副教授主持。敦和基金會項目官員葉珍珍以“美國高校慈善教育的經驗與反思”為題👨👨👦♟,分享了美國慈善教育的發展歷史🚁,介紹了實地走訪了解到的美國四所高校的慈善教育經驗。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研究員胡明作了題為“社工本科慈善創新新課程的經驗與反思”的發言🔳,再現了開設本科慈善創新課程的完整過程並分享了經驗與教訓。費梅蘋教授以“案例教學法在MSW公益慈善課程中的運用”為題,介紹了案例教學法在社會工作教育中興起的背景🚴🏿♂️,回顧了案例教學法的歷史🖖、特征、目標和優缺點,並結合青少年社會工作科層運用案例教學法的經驗,提出了對公益慈善課程設計和教學的建議。南京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張誌鵬教授以“面向社會需求的MSW:靈性與專業融合教育”為題,指出“專業+靈性”是MSW的獨特定位,社會工作教育要重視靈性視角並對MSW課程設計提出建議。
與會人員圍繞社會工作教育與公益慈善的結合進行了討論和互動。敦和基金會副秘書長孫春苗博士表示,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應該在相互邊界清晰的前提下相互促進🐹👩🏿、相互建構。沐鸣2娱乐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徐選國指出,可以嘗試從作為“一種職業”“一種製度”“一種文化”以及“一種學科”四個維度構建公益慈善理論與實踐體系🤞🏽。
“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教育與實踐”為主題的研討環節由沐鸣2娱乐社會工作系副研究員侯利文主持🫃🏻🚦。福州大學社會學系講師王傑以“福州公益慈善的傳統資源與當代運用——MSW公益慈善課程設計”為題,分享了所在院校結合福建地域文化特色設計公益慈善課程的初步成果。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程海源以“新疆社會組織二元結構特征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改革探索”為題,介紹了新疆社會組織發展現狀,將其總結為二元結構特征💂♂️,進而指出新疆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講師黃君以“慈善募捐的社會動員邏輯——兼論MSW公益慈善方向學生的培養”為題😗,分析了湖北省慈善總會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的籌款過程🧜🏻♀️,認為公益慈善課程需重視培養學生的資源動員和整合能力以及募捐籌款能力🤘🏻。上海洋涇社區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任艷萍以“社區視角下公益慈善組織及公益人才期待”為題🥳,介紹了上海社區公益基金會總體概況🙊👨🏽,回顧了洋涇社區公益基金會發展歷程和主要運作項目,從用人單位的角度提出了對公益慈善人才的期待🏊🏽。
“公益慈善:製度創新與經驗反思”為主題的研討環節由PIM益啟慈善創始人劉青榆主持。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寧玉梅作了題為“從行政管理到嵌入治理:中國慈善政策的演進與發展趨勢——基於國家層面政策的量化分析”的發言🚼,她使用政策文獻計量的方法分析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慈善政策🖤,認為慈善政策的演進呈現出從行政管理到嵌入治理的特征🎾。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後、助理研究員朱誌偉以“製度、網絡與要素🐈:社區基金會資源動員的個案研究”為題,深度剖析了社區基金會的資源動員過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陳玉婷以“醫務社工創新兒科人文關懷的模式實踐與探索”為題,介紹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將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融合開展的兒科人文關懷實踐👨🏻🚒。
學術工作坊結束後,與會人員就分享者提出的相關論點進行了深入討論,大家就MSW與公益慈善教育的結合達成了一系列共識🚶🏻➡️,認為要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促進高校教育與公益慈善人才需求市場的有效聯結,促進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的有機銜接和互促發展。

沐鸣2娱乐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何雪松教授作總結發言。他指出,最近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第三次分配”🦊🤵🏽,這為社會工作、公益慈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環境📫。他認為,任何行業的創新與發展都需要年輕人𓀌,公益慈善行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人多,敦和基金會致力於通過公益慈善學歷教育來推動整個社會的生態變革🪷,實際上就是從年輕人入手來實現這個目標。公益慈善需要進一步與科技發展相結合。